漳台民俗与族谱网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

员笑廟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

歷史沿革

相傳唐宋時期九龍江沒有堤岸溪洲是漳州城南最大的沙洲島,並且是九龍江上重要的集市和船隻補給碼頭,傳說以前這裡有陳、林、高、孫、謝、楊,等姓氏在此生活。

祖輩傳說“員笑廟”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楊姓從北方遷徙到溪洲島開基創業帶來大德禪師神牌建廟奉祀。

大德禪師威靈顯赫、神通廣大、有求必應遂成為溪洲島上各姓氏信仰中心。大德禪師信仰也隨島上的居民遷徙傳播到了南洋和台灣等地。

員笑廟保存有清代嘉慶七年重修楹聯一對,和不知什麼年代篆刻有《太學生楊坤興喜捨》兩根石柱。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

大德禅师

俗名:杨春,字延德,山西太原人,北宋赐封金刀杨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金沙滩战役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其后往五台山为僧,法号:大徳,后人尊称“大德禅师”。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2)

重修好的员笑庙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3)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4)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6)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7)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8)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9)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0)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1)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2)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3)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4)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5)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6)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2)

门楣匾额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3)

主坛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4)

古石塔构件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6)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7)

员笑庙重修前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5)

台湾台南慧禅宫

主祀:大德禅师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6)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7)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8)

地址: 臺南市後壁區土溝里1鄰5號


德禪寺大德禪師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9)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0)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1)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2)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3)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4)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5)

地址: 臺南市善化區六分寮六德里4鄰227號
主祀神明: 大德禪師
創立起始年: 1816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嘉慶21年  ( 1816 )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10月)

建立沿革:

德禪寺主供大德禪師,據廟碑記載,乃當地楊姓先祖自大陸漳州府龍溪縣迎請金身來台安奉,至清嘉慶21年(1816),由庄民集資建廟,道光年間損壞,曾予以修建,至光緒28年(1902)再醵金重修,至大正元年(1912)竣工。

戰後,民國64年(1975),因寺廟年久重修,並舉行祈安清醮,今廟為民國73年(1984)所修。

簡介與相關圖片:

昭安宮大德禪師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6)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7)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8)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19)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图20)

臺南市後壁區竹新里6鄰49號

台北高氏祠堂

创建年代: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祠堂地址:台北市龙山区环河南路二段九十三号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供奉的大德禅师

漳州官园习益宫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丹霞路悦华西边7幢后,大德禅师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 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

到了五台山,杨业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得道高深,见杨业以天下为已任,极为感动,不忍杨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道破天机,便劝杨业解甲归田。老令公叹道:“杨业并非贪功好战之人,只因辽兵屡犯边疆,不单我大宋子民,就是辽国百姓也是深受其害。

杨业唯有以战止战,逼迫辽国退兵,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若宋辽两国平息干戈,友好往来,我杨业定解甲归隐,不问功名利禄。”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为会有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强,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杨家军作为主力先锋,所向披靡,辽兵节节败退。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作战勇猛,辽兵屡次攻打北宋都为其所败,杨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辽国上将萧天佐、萧天佑、韩延寿、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杨业的对手。于是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帝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

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业的力谏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而萧太后也命天庆王代替自己,率领辽国精兵赴金沙滩,积极备战。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天庆王看出皇帝是杨延平假扮的,计策已被天庆王识破,逐下令开战。杨业沉着应战,命杨家军分成三路杀进。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率领;中路由杨业、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由四郎延朗、五郎延德率领。

杨家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辽军剧增,将杨家将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杨业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中路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陈家谷时,余部只 剩下百十人,仍不见援兵。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

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六人归还,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后来潘仁美追究杨家军战败之罪,欲杀六郎。六郎在部下的保护下回到天波府,在家中“诈死”,假设灵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饭,后被天官寇准发现请回家中。后人为杨家鸣不平,就将这一故事编成《寇准背靴》的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

左路军的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因为救兄心切,被辽兵砍去马脚,自己掀翻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三郎逃跑到芦苇不到一里时,被芦苇草内的长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右路的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延德想到当日到五台山拜佛时,智聪禅师曾留给自己一个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难则开,于是从怀中掏出盒子,只见里面装着剃刀一把,度牒半纸。延德会其意,卸下战甲、头盔,挂于树上,用剃刀剃光头发,轻身走往五台山去了。

五郎上了五台山后,智聪禅师和他大谈佛经,并说杨家虽有功于社稷,但在战场上杀戮太重,以至遭受灭顶之灾。劝五郎全心修佛,减轻罪孽。于是五郎从此出家,潜心修佛,为免一身武艺失传,便将杨家棍、杨家刀、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等杨家传统武术传于杨家子弟。在此基础上杨五郎还发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

虽然史书对杨五郎的事迹介绍很少,但是,杨五郎对杨家的贡献是最大的。杨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最具有争义的人物,有人说:他怕死当和尚。这是没有根据的,在幽州为救宋太宗他冒着雨点般的疾箭,拼死把宋太宗救了出来,并一气背了二十里。他难到说怕死吗?宋真宗生性爱游玩打猎,到雁门关外打猎时被萧太后包围,差点掉性命,是杨五郎带几百僧兵拼死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返回汴梁。宋真宗为此感激不尽,几次犒赏都被五郎以出家人的身份回绝,宋真宗为答谢救命之恩颇费了一番心事。无奈,在杨五郎归天后,朔了一尊镏金铜像以示再造金身,才了结了心愿。

正是因为杨五郎在史书的记载很少,才使的五郎的传说越传越神,家谱里也说五郎“削发为僧成仙”。杨五郎的确在出家后很少活动,因为,他肩负着保护杨家后代的重任。在山东的云梯关守将杨茂就是杨五郎的后代。当地的地方志就有记载。

南靖五川过沟庵(图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 九湖田中央溪洲员笑庙大德禅师
分享到: 更多 (0)

弘揚閩南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