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民俗与族谱网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

古縣王公祖廟

1-20050R12144239.jpg

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之間“南蠻嘯亂”漢人出逃,南蠻原始土著人占領龍溪古縣城,龍溪縣縣令曾鎮府引咎辭職告老還鄉,唐高宗皇帝下詔命駐守泉州的歸德將軍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奉調府兵三千六百名南下平亂。

陳政軍隊奉祀王公謝安為“隨軍戰神”一路南下收復龍溪古縣城。陳政、陳元光父子以龍溪古縣城做為根據地經過十七年征戰,終於平定閩南嘯亂。

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因平定閩南嘯亂受到朝廷嘉獎,為了答謝戰神王公謝安庇佑,陳元光在龍溪古縣城(現在石牌村位置)修建官祠奉祀:戰神王公謝安

官祠:就是現在的紀念館。

古縣王公祖廟裏的謝安神尊

1-20050R1115HA.jpg

唐朝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因九龍江洪水,潰堤,江水改道,致使大船不能進入龍溪古縣城,無奈,德宗皇帝下旨將龍溪古縣衙和漳州古府衙一同遷入唐化里,就是現在的漳州城。不久奉祀戰神王公謝安的官祠毀於大火,人們只好將王公謝安神尊移至空閑出來的龍溪古縣衙內奉祀,王公谢安信仰来到闽南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了。

龍溪古城紀錄片

 

在漳州謝安被稱為“王公”、“謝千歲”、“謝聖王”、護國尊王”、“廣惠聖王”等,清朝乾隆皇帝賜封謝安為“廣應聖王”。在漳州平原有“十社九王公”之說,說明“廣應聖王”信仰在漳州極為興盛!

乾隆年間宰相蔡新題寫的牌匾

1-20050R14T11a.jpg

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上表朝廷,請於潮州與泉州之間增建壹州,武則天準奏,於是便建置了漳州,治所設於雲霄西林村,陳元光為首任漳州刺吏,開元四年(716年),改移漳浦李澳川。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漳州州治又從漳浦李澳川遷來龍溪古縣城,這時龍溪古縣城成了閩南最大的行政中心,管轄著現在的漳州全境以及龍巖和廈門的海滄。

廣應聖王

謝安(320-385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名安,字安石 ,號東山,東晉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晉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20年)歲次乙卯農歷十壹月二十六日誕生, 辭官隱居會稽 東山, 於四十余歲復出東山,在淝水之戰任統帥,在其運籌帷幄之下, 統率八萬府兵以寡擊眾 ,智勝前秦苻堅的百萬雄兵,使晉室江山得以轉危為安, 封太保、建昌公爵、賜九錫。這就是歷史名句《東山再起》的典故由來。孝武帝太元(公元385年)歲次乙酉農歷八月二十二日 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諡太傅、廬陵郡公。

龍溪古縣城的人們為了紀念王公謝安,將古縣城東面的山峰命名為“東山嶺”山下的村子也稱“古縣東山”。

東山嶺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4)

從龍溪古縣城廣應聖王祖廟分靈到台灣的主祀廟宇有25座,陪祀廟宇多達300多座,台灣高雄市林園區廣應聖王簽詩《王公祖靈簽》被稱為台灣十大神簽和觀音神簽、媽祖神簽、關帝神簽齊名天下!

台灣高雄市林園區廣應廟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5)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6)


龍溪縣衙最初設在十二三都,即包括現在的顏厝和九湖兩鎮。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則天批準陳元光設立漳州的奏請,這時距離龍溪建縣已經146年了;開始時,“即屯所為州”州治就設在漳江邊的“屯所”,也就是現在的雲霄火田鎮西林村。而漳江則是因為開漳聖王陳元光之父陳政覺得這條江江水清澈甘甜,兩岸景觀秀麗,如同上黨之清漳而命名的。唐開元四年(7,16年),州治移至漳浦縣李澳川即現在的綏安鎮。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龍溪縣劃歸漳州管轄。不過,龍溪縣衙仍在現在的顏厝。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7)

     直至唐貞元二年(了86年),漳州州治從漳浦縣李澳川遷到龍溪縣唐化裏登高山(現稱芝山)下的桂林村,縣隨州移,龍溪縣衙才遷到州治的西隅,也就是現在漳州市區縣前縣後街壹帶。光緒版《漳州府誌》對此記載:“貞元二年,徙州治於此,遂為附郭縣。”(卷三)龍溪縣衙遷出顏厝後,人們把原縣衙所在地及周邊壹帶稱為“古縣”。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8)由於這裏行政區劃歷年多次調整,“古縣”在官方正式地名中時有時無:宋時設鄉裏,後改裏為都,這裏屬十二三都楊鄭吳保,明清至民國初期沿襲。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區,後來又改鄉鎮,再後來實行保甲制。1949年11月,這裏屬龍溪縣第壹區。1955年,龍溪縣第壹區改稱古縣區,1958年撤區並鄉;稱古縣鄉。1958年11月,實行政社合壹,屬勝利公社古縣耕作區,1959年9月改稱顏厝公社古縣大隊。1962年體制下放,古縣拆為四個生產大隊,即巧山、石牌、庵前、蒼嶺。現在,從鎮到村各級行政區劃名都沒有“古縣”,這個地名。然而,民間壹直習慣把這裏稱為“古縣”,從未間斷。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9)

   龍溪縣衙遷出後,當地人把謝安供奉到原衙署,並把它稱為廣應聖王廟,俗稱謝太傅廟,也稱古縣大廟。謝安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漳州供奉謝安的廟宇很多而且香火旺盛,而謝安從來沒到過漳州,許多供奉謝安的廟’宇所在的村莊村民也不姓謝,如漳州市區頂田霞的正順廟·。謝安為何成為漳州民間信仰的重要神明,康熙版《漳浦縣誌》有這樣的記載:“陳將軍自光州攜香火來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於民間。”(卷二)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0)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時東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隱屬於浙江會稽東山,人稱謝東山。孝武帝時,北方的前秦苻堅帶百萬大軍南下.企圖壹舉滅晉。謝安臨危受命,出任尚書仆射(宰相)。太元八年(383年),令其侄謝玄掛帥,與六弟謝石帶兵8萬以寡敵眾,在淝水壹戰巧妙用兵,打敗苻堅,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謝安病逝後,民間為感激其保境安民之功績,立廟祀之,敬奉為神。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1)

唐朝初年,陳政、陳元光父子人閩,把謝安的香火請到閩南壹帶,受到漳州民眾的尊崇,體現了中原文化在閩南的傳播和繼承。漳州現有數十座奉祀謝安(廣惠聖王)的廟宇,每年農歷十壹月二十七日謝安生日,民眾都會舉辦盛大的民俗活動為他祝壽。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2)

  古縣大廟經歷代重修.現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築面積518平方米,坐西朝東,為二進殿堂,中有小天井。大門上懸掛“鄱山福地”匾額,門聯是“古史流芳梁時已建龍溪縣,’南朝遺跡清代亦稱鄭公鄉”,說明這座建築原來就是龍溪縣衙。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9)

前殿有壹副楹聯:“優遊卻壯騎三千壹局棋中旱已運籌決勝,精銳破雄兵百萬八公山上誰不服教畏威”,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4)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5)

後殿有二副楹聯:“新亭壹語懾權奸扶危定傾克綏晉祚,北府三軍多義勇披堅執銳雄掃秦氛”,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6)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7)

“東山扶晉祚濟世匡時允矣金陵碩輔,淝水掃秦氛運籌決勝卓哉江表偉人”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8)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9)

都是歌頌謝安的。歷代重修的幾面碑刻現都嵌入殿內的墻壁。’清乾隆年間,蔡新回漳浦省親,曾到古縣看望女兒女婿,特地拜謁謝安神像,為古縣大廟題寫“蒼生霖雨”和“東山輔晉”兩面匾額,並奏請皇上追封謝安為“廣應聖王”。因此,古縣大廟也稱廣應聖王廟。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6)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7)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8)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19)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20)

分香寶島,緣連兩岸

鄭是古縣當地大姓,明朝開始就有鄭氏村民遷移臺灣。清初,鄭成功與清軍在漳州展開長時間的拉鋸戰。古縣是鄭軍的主要據點。後來,鄭軍攻打臺灣,古縣鄭氏青壯年有許多隨軍東征人臺,戰後留居臺南開墾耕種、成家立業。清康乾期間,又有不少鄭氏引親呼朋,結伴遷臺。古縣人人臺時,把家鄉奉祀的神明廣應聖王謝安塑像分香至新居地。現臺灣各地奉祀謝安的寺廟有25座,其中臺南縣就有7座、高雄縣5座;許多奉祀謝安的廟宇都以古縣大廟為粗廟。

分香台灣林園廣應廟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25)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图26)

古县王公相关视频


南靖五川过沟庵(图8)

龙溪古县城与王公祖庙(图33)

古县欧妮韩装

广应广惠圣王(王公谢安)诞辰1700周年纪念日。(图34)

广应广惠圣王(王公谢安)诞辰1700周年纪念日。(图3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 龍溪古縣廣應聖王祖廟
分享到: 更多 (0)

弘揚閩南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