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民俗与族谱网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童氏宗譜略誌

查看族譜

《童氏宗譜略誌》

姓氏名稱:童姓

地名:華安縣

版本年代:1994年修

版本類別:復印件機器印刷

冊頁數:全書分一冊。總頁數290頁

▌童氏宗譜略誌

提要

遷臺記錄(8)其他外遷記錄(14)

現地名:華安縣高車鎮磜頭村

古地名:龍溪縣二十五都磜頭村

開基祖名:童學科、童學恭

何時何地遷入:元順帝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由永福長春遷來(石示)頭、元順帝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由永福長春遷來蕉塔

譜系流派:十七世學科學恭公派系

所載世系:從學科派系十七世到族譜中三十世

堂號:慎德堂

昭穆:固始開疆名傳敬義高千古念先人肇修倫紀敢忘春祀秋嘗黍稷馨香光祖德雁門衍派學博通經著一時思後裔克紹箕裘全馮左圖右史芝蘭秀茁振家聲

已對接的臺灣譜:

附錄:

▌一、長房:磜頭、高車 1、二十九世祖敢公子,即三十世長子諱:弼生,妻康氏名城娘,子二長於、次習。次子諱:清生,妻吳氏,子一偃。三子,諱:象生,妻蔣氏名細娘,子一榜以上俱往臺府公,次子諱:永,謚時全,康熙丙申年九月二十三日醜時,卒乾隆庚戍年九月初一午時,葬庵後壟子午兼壬丙妣遊氏名合娘,生雍正甲辰年八月十四午時,卒乾隆丁末年八月十午時(見譜第230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2、三十三世童箬公(巽)、童釘公(廈),堂弟童針(沾)遷臺灣說明:本童氏宗譜略誌,屬於童氏總譜,歷史只記載止三十世,三十世下去分各房造譜,因此三十世以後無列入本譜。該房三兄弟屬於石示 頭內洋青墩、二十八世立三公派下。臺灣經過10多年來幾次來考察,尋找該房所有祖墓、祠堂依據祖墓墓牌上的孝男孝孫曾孫的名,以及祠堂周圍歷史記載的魚塘,公廟的慨念,就這樣兩地對接起來;

▌一、長房:磜頭、高車 3、二十六世元理公次子二十七世諱:迪,謚:仲悔遷往臺灣(見譜第198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4、二十九世諱:琯公謚:獻虞,生康熙32年5月初六醜時,公元1693年,卒:乾隆16年5月21日未時公元1757年,於1725年遷臺灣,葬臺灣(見譜第176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5、葵公長子三十世,諱:哲,遷臺灣。葵公三子三十世,諱:慨,遷臺灣。(見譜第222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6、撰公長子三十世,諱:泉,遷臺灣(見譜第224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7、林丸公六子三十世,諱:安,遷臺灣(見譜第225頁);

▌二、三房:南靖蕉塔(十七世學恭公) 1、二十一世芋仔公派下,二十八世諱:仕俊公,謚:若意,率遷臺灣板橋擺接堡二十六張壯舊中央甲庚(見譜第254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1、《臺灣新店童氏族譜》:基隆萬裏地區童氏: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二十五都升平堡佛溪社。始祖:八世祖元生公,九世祖先感公:十世祖:秀弼公(來臺始祖)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7年)來臺灣,至今有二百五十年初居板橋,再遷至臺北縣萬裏基隆一帶。(見譜第61頁)另根據臺灣世界童氏宗親總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特刊記載(第141頁)(四)童氏宗親歷代遷到臺灣部分記載:三十世祖,感公有三子,長子秀弼、次子秀清,三子秀賢,並感公之妻李氏含崔,三子媳,四孫共十一人俱往臺灣。

▌一、長房:磜頭、高車 2、《臺灣新店童氏族譜》:三十三世童箬公(巽)、童釘公(廈),堂弟童針公(沾)(為遷臺始祖輩)三人約公元1807年—1848年遷臺(見臺灣新店族譜第32頁、祠堂照片第41—44頁、48頁、公廟47頁、歷代祖先墓第49—52頁)。以前全無記載,若依舊家譜者,唯知中華(支那)回唐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五都蹠頭社內莊魚塘,元祖美真公派下耳。但吾由先老所聞之者,謂先祖童箬(巽)、童釘(廈)兄弟兩人,自中華(唐山)廈門渡臺。初始在三貂澳(原宜蘭廳基隆附近)再次遷於現住所、臺北州文山郡新店莊安坑子下城九十七番地……(見譜第64頁);

▌一、長房:磜頭、高車 3、二十七世《童迪公臺族譜》無記載,但在臺灣世界童氏宗親總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特刊(第141頁記載)(四)、童氏宗親歷代遷到臺灣部分記載:二十九世元理公次子諱:名迪,諱:仲悔,全家遷臺灣;

▌一、長房:磜頭、高車 4、《臺灣新店童氏族譜》:二十九世先輩三子,獻虞(琯)慈慎陳氏,1725年遷入臺灣(約1685—1760年)(見譜第32頁);另據臺灣《世界童氏宗親總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特刊》(第141頁)記載(四)童氏宗親歷代遷到臺灣部分記載:三十世立三公,三子諱:名琯公,謚:獻虞,公元1752年,壽五十八歲,遷臺灣,骨骸葬臺灣(註:公元1752年有錯,應1725年);

▌二、三房:南靖蕉塔 1、《臺灣新店童氏族譜》:板橋桃園地區童氏;前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五都迎富堡和溪蕉塔。祖籍:福建漳州府南靖縣金山總瀨音社(內庵社)永豐裏。始祖:一世祖芋仔公(居前祖籍地),二世祖榮智公居祖籍地。八世祖仕俊公(來臺開基祖),於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遷居臺灣府談水廳、擺接堡(今板橋)(見譜第61頁);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1、根據祖墓墓牌記載公元1768年乾隆丁亥年臺灣板橋二十八祖童仕俊帶隊隆政、成仁等榮歸修造五世祖,十六世祖、十七世祖、即在華安永福陳村、馬坑和春兩地的三穴祖墓;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2、1990年3月16日臺灣童孫成、文慶、信雄等十二人光臨;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3、1993年11月15日臺灣童永、財寶、邦光等十五人光臨;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4、1994年古歷11月初七日童永、財寶、邦光等二十人參加冬蒸祭祖;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5、2002年古歷2月初三日臺灣桃園南崁童福山、阿家榮歸祭祖;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6、2005年古歷三月初五日臺灣童芳道理事長、童財寶副理事長、童邦光秘書長率團十五人榮歸謁祖;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7、2005年古歷十五月十三日臺灣新店童芳道、童邦光親臨石示 頭內洋玉美堂竣工剪彩;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8、2005年古歷十一月初一日臺灣南崁童福山參加大宗慎德堂典祭;

▌三、臺灣各地童氏宗親歷次尋根謁祖記錄 9、2007年古歷四月二十四日臺灣南崁童福山帶領之妻及其子三人到大宗慎德堂進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 童氏宗譜略誌
分享到: 更多 (0)

弘揚閩南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