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民俗与族谱网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又稱協天大帝、文衡聖帝,關帝爺、帝君爺,關公、恩主公、恩主等,佛教稱為伽藍,即護法神之意。

關聖帝君也是多種行業的行業神,包括讀書人的文昌神、軍警的戰神、商人的財神,乃至幫會的主神。在臺灣,關聖帝君近年來還被某些團體昇格為玉皇大帝,受原來玉帝的禪讓成為天公。

關聖帝君是華人世界裡相當普遍的神祇。

關聖帝君生前最早的記載存於《三國志》,東漢末年河東郡解縣人,即今山西省臨猗縣,時值黃巾作亂,四處劫掠殺戮,各地方只能仰賴自組的區域民團武力以求自保,當時屬於皇室旁支淪落至平民的劉備也聚眾成事,關羽和張飛加入劉備的團體,三人義結金蘭。

劉備主持的團體雖以皇室正統自居,但因勢力薄弱,發展初期被曹操擊潰,關羽於是成為曹操的俘虜,為曹操出戰。在關羽打敗另一軍閥袁紹的大將顏良、文醜之後,曹操讓關羽回到劉備的麾下,遂其不背棄結義兄弟的意志。

重情義後來成為關羽神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幾經波折,劉備的勢力終能茁壯,和南方吳國的孫權結盟並打敗曹操,成為東漢末年的三國之一。

然而,關羽也因為其勢壯盛,駐守荊州,最後終因曹操用計,使他兵敗於吳國,被俘斬首。關羽的死亡也是蜀國命運的轉捩點,結義兄弟劉備和張飛皆因試圖為關羽復仇,切斷原有與吳國結盟的外交政策,以致國勢衰敗。這些故事後來成為流行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素材,使得關羽神化的故事更添色彩。 關羽作為悲劇英雄,牽動當時的國際局勢,生前的功業和死後的影響都是他神化的重要基礎。

據說在他死後不久,從他的出生地山西解縣和駐守地荊州玉泉山即為他立有祠祀。研究考察推測,關羽成神應當始於湖北當陽縣荊門地區,這是他被斬首的地方。傳說他曾顯靈於佛教天台山的僧人智顗(538-597)面前,要找回他失去的頭顱,經過智顗的開導,他歸依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根據碑文記錄,至少到中唐時,關羽已經成為佛教天台宗裡的護法神。宗真宗(1014)時,道士王欽若則創造張天師召關羽驅逐蚩尤,為地方除害的故事,並封關羽為道教崇寧真君。宋哲宗(1096)時,勅封廟為顯烈,宗徽宗時更成為忠惠公,後來又陸續加封,到南宋時,成為英濟王。

佛道教的影響,加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地方戲曲的流傳,還有政治上歷經宋、元、明、清的提倡,在清朝時,關聖帝君已是軍人的守護神,賜號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其廟是每縣普設的武廟。隨著時代變遷,神化的關羽逐漸擴散到整個華人世界之中,到了民國時,關羽甚至成為儒教的重要神祇。 

早在明鄭時期,臺灣即有至少有八座關帝廟,最早的一座是在台南市中區的大關帝廟。日治時期約有132座,但因關聖帝君涉及民族意識,日本殖民政府對於以關聖帝君為主祀神的儒宗神教格外留意,1937年以後開始的皇民化運動,全臺被廢的關帝廟約在57座之間,佔總數二分之一。

1945年臺灣光復後則回昇,據1959年的統計,約有192座。關聖帝君廟的傳佈極廣,影響也深,例如臺北的行天宮,其廟雖然立於1932年,但香火鼎盛的程度不下於古剎龍山寺。

甚至東沙島上也有關帝廟,名大王廟,源於一漂流至該島的關公像於1948年建廟奉祀,由當地的軍官出任廟公,關聖帝君的信仰可見一般。此外,關聖帝君的信仰者也成立有全國性社團,名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漳台民俗与族谱网 » 關聖帝君
分享到: 更多 (0)

弘揚閩南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聯絡我們